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以身作则以德立校担任乡村小学校长感悟(2)

来源:教学与管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严密的规章制度。“非规矩不能成方圆,非准绳不能定曲直。”制度看似羁绊,实是维系一个集体存在与发展的最为基本的要素。乡村小学虽小,但“麻雀

严密的规章制度。“非规矩不能成方圆,非准绳不能定曲直。”制度看似羁绊,实是维系一个集体存在与发展的最为基本的要素。乡村小学虽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要让学校得到长远发展,让学校内部团结一致、奋发向上,没有一套严密、严谨符合本地实际的规章制度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民主决策,让大家坐在一起,群策群力,这样形成的制度不但体现了管理的民主,还集结了集体的智慧。

但是,“物及必反”,教育是一项针对人的工程。人的心理张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而学校一味地“严”可能会增加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压力,造成逆反心理。因此在教学管理中,还要从“宽”上下功夫。

师德要宽厚。校长除了“以严率众”外,“厚德载物”。在教育过程中,要明白学生教师也是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孟子还提出“与人为善”“取诸己以为善”。在今天,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的过程中,这些言论的基本精神不失为处理师生关系的钥匙。教师要诚实、厚道,不能偏袒,不能挖苦,更不能体罚。教师不允许偏爱,更不能在学生面前说慌,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要一致。不能出现“宜诫翻奖,应呵反笑”。教学管理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出表率,教给学生是非准则,从而获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

态度要宽容。领导者不仅应当对自己严格要求,“知过必改”,对学生和教师的过失,只要他有了改进,也应该既往不咎。不要揪着他们的过失不放,不要搞秋后算账,要采取容忍和“与人为善”的态度。由于他们的知识层次、生活阅历和心理特征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个性也各不相同。我们不必像对待冬青树那样,把他们削剪的整整齐齐的,磨灭他们的天性。这样也许从外观上很好看,但很不科学,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学生的身心一定程度的催残。宽容是一种气度,是师生情感的桥梁。

气氛要宽松。营造宽松的教育氛围,是人性化管理的重要体现,也是愉快教育的必然要求。创造宽松的方法很多,但总的一点,是建立和谐的上下级关系。领导者应想方设法消除各种隔阂,跨越时代的鸿沟。与教师和学生处理好关系,少用过分严厉的批评,多用幽默诙谐的引导。

总之,我们乡村小学,与其他城镇小学相比,虽经济条件、硬件设施、工作环境都相对较差,但在我宽严有度的管理下,让我校形成一种勤学、苦教的教学风气。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小学毕业生。这仅是自己的一点小小的感悟,但教育是一项渊博而长远的工程,还需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

文章来源:《教学与管理》 网址: http://www.jxyglzzs.cn/qikandaodu/2021/0710/2088.html



上一篇:互联网大环境下电大教学与管理策略研究以浙江
下一篇:激励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

教学与管理投稿 | 教学与管理编辑部| 教学与管理版面费 | 教学与管理论文发表 | 教学与管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学与管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