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上海市中小学数字教材建设与教学应用的10年探索

来源:教学与管理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来源:《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 针对提高信息化环境建设水平、加强科技与教学深度融合、深化信息化教学创新等问题,上海将数字化教材建设与应用作为作为鼓动教育改革、推进教

来源:《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

针对提高信息化环境建设水平、加强科技与教学深度融合、深化信息化教学创新等问题,上海将数字化教材建设与应用作为作为鼓动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点,持续深入开展实践研究近10年。研究坚持应用驱动、创新实践的基本思路,将信息技术从工具性外生变量转化为教育内生变量,充分激发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革命性影响,推动教学理念更新、模式变革、制度变革改造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统一。

1 继续深化实践研究

2013年,上海市启动了“上海市中小学数字化教材建设实验”项目,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承担。该项目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践提炼相结合、技术优化与应用深化相结合、整体设计与分层部署相结合的策略,从点到面、由浅到深推进实践研究。

数字教材的应用进展

1.研发阅读软件,进行选择和探索。加强技术开发与应用实践的互动,推动阅读软件迭代升级。探索选址,结合技术与教学缺乏融合的现状,树立“深化融合”的思路。

第一代数字教科书阅读软件

2.优化数字教材,创新教学方式。继续优化数字教材,初步建立分发安装体系。扩大实验规模,细化形成“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方式,体现体验的可视化。

3.构建系统模型,建立支撑系统。构建数字教材应用系统模型,准确反映关键要素及其相互影响。构建数字教材配套资源,如目标系统、配套练习等,支持学习诊断和评估。

4.攻克关键数据瓶颈,实现应用推广。出版《上海数字教材应用实践》等书籍,推动数字教材应用,优化推广策略,改革教学方法。借助空中课堂视频等资源和推送技术,实现教学多元化和学习个性化。

2 构建数字化教材应用系统模型

围绕数字教材建设和教学应用全业务流程构建数字教材应用系统模型。该模型以概念理解为基础,反映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多层次、多学科的应用需求。

1.树立数字教材应用的基本理念,推动理念更新

以推动教育理念更新为抓手,坚持价值理性引领工具理性的原则,基于数字教材应用推广过程分析,确立四大基本理念。

●质量为本: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探索培养学生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拓展时空:统筹考虑如何利用数字教材等信息技术,在课堂内外进行综合应用,加强联系,促进进步。

●深化融合:加强数字教材与各种技术的协同,促进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创新实践:通过技术整合、资源支撑、数据驱动,优化教学流程,促进教学方式创新发展。

2.研发数字化教材及配套技术和资源系统,奠定技术基础

初步突破教材研发、资源建设、数据分析等技术瓶颈,结合技术与课程内容,为教与学的发展提供优质、权威、系统的数字教育资源活动。

●开发用于阅读数字教科书的软件。阅读软件具有阅读、做笔记、插入资源、笔记流通、诊断练习等功能,满足学习记录、信息传递、即时诊断的需求。预留开放接口,实现与各种平台、资源、工具的对接,为丰富教学形式、改革教学方式提供更多可能。

数字教科书阅读软件界面

●建立配套资源体系。建立配套标准库,制定18个学科板块的逐级教学目标。收录超过20,000个作业数据,支持教师和学生诊断和评估学习效果。初步搭建空中课堂视频资源库,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协助教师高效备课。

●形成数据记录、分析和推送计划。形成师生教学行为数据记录方案,为行为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奠定基础。研发基于知识点的自适应学习技术,帮助学生获得适合自主学习的资源、工具、路径和引导,逐步实现个性化、智能化学习。

3.创新数字教材的实际应用,改革教学方法

创新数字教材实际应用,建立应用形式,细化操作点,构建典型教学方法,突出基于信息环境条件的特??色,强化环节要求,体现模式变化,做到统一规模化教育和个性化培训。

数字教材的实际应用形式、路径和方法

文章来源:《教学与管理》 网址: http://www.jxyglzzs.cn/zonghexinwen/2021/0811/2172.html



上一篇:做好线上教学准备、开设心理咨询热线 河南发布
下一篇:通州区: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停止所有教学活动

教学与管理投稿 | 教学与管理编辑部| 教学与管理版面费 | 教学与管理论文发表 | 教学与管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学与管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