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评论不需要硬装建设性

来源:教学与管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篇评论把观点说清楚,提供一个新颖的角度,足矣。 我前段时间给一个大学生评论大赛当评委,感觉很多评论有一个通病,就是在结尾硬装建设性。本来评论写得挺好,用事实和逻辑

一篇评论把观点说清楚,提供一个新颖的角度,足矣。

我前段时间给一个大学生评论大赛当评委,感觉很多评论有一个通病,就是在结尾硬装建设性。本来评论写得挺好,用事实和逻辑去推理和论证,写到最后快结尾的时候,那种腔调就来了。硬装建设性,往往是评论的败笔,形成“尬尾”。

比如一篇评论写的是一些高校用校园卡限外,作者的观点是“解决高校限外问题不能仅凭一张校园卡”。这个观点其实是一个伪问题,因为没有谁会觉得“仅凭一张校园卡”就可以解决“限外问题”,校园卡只是管理的一种手段,大学有很多管理手段。当然,先不说观点,说说结尾,作者在前面其实写得挺好,用正例和反例进行了论证,但结尾是这么写的:

“大学校园开放问题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大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学和科研场所,首要职责是服务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创新环境,其次才是承担服务公众的附属职能。校园管理者要在两者间找到平衡,不可本末倒置也不可因噎废食。在大学校园社会化、公共空间化的时代,校园管理事实上有助于公共利益最大化和个人安全的有效保障。另外,大学校园管理也在倒逼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社会管理者要合理规划城市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公众提供更方便、更优质的公共空间。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公民的教育与素质培养,以形成合力。”

这个结尾很硬,“管理者智慧”“创新环境”“找到平衡”“基础设施建设”“公民教育与素质培养”,都是大词和套话,让人感觉结尾“没话找话”体现一下建设性。从校园管理,一下子跳到了社会管理,并且跳到了“加强对公民的教育与素质培养”,太空泛了。这类套话似乎用于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垃圾分类,公民教育;解决随地乱扔垃圾,公民教育;解决水污染,素质培养。把问题之解推向一个空泛的方案,等于没说,也暴露了思想上的偷懒。

为什么非要给个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呢?把问题提出来,从某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就完成了一篇评论的任务。我是这么点评这篇评论的:

“最后想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可能是这类评论的通病。不是说评论不要解决问题,而是当面对一个很大的问题,或一个复杂问题时,苛求评论提‘解决方案’,是不可能做到的。评论的功能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提供一种思考的角度。硬要‘方案’,只能是空话套话。特别是大学生评论,脚踏实地地提供一种思考,不必纠缠于‘解决’。”

还有另外一篇谈伪科学的评论,结尾是这样的:“‘酸碱体质论’骗局已被揭露,但抵制伪科学的路还很长。罗伯特的案例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感受到伪科学的巨大危害,但也让我们看见,被包装得再精致的谎言也只能是谎言,伪科学在严谨的科学和理性的受众面前终将无处遁形。”

我这样点评:“文章前半段很好,后半段太想找到一种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一篇小文想找到这种方案,基本不可能,硬写解决方法,只能流于空洞。”

评论硬装建设性,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凭空展望一番,我相信,我认为,我对什么充满期待,让我们拭目以待。(你凭什么相信呢?你凭什么传递这种乐观呢?)二,××是××的契机,诸如,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唤醒了整个社会的省思,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愿××事件警钟长鸣,成为推动××改革的一个新契机(悲剧就是悲剧,不要总想把悲剧说成“不幸中的万幸”,不幸就是不幸,不要给它戴一个光明的花环)。三,加大制度建设,立个什么法,强化监管,制度安排(这些都属于无效宣示)。

为什么很多评论硬装建设性?可能跟小时受到的八股作文训练有关,对正能量有一种误解,好像光“提出问题”不行,还要“分析问题”,最好还能“解决问题”。一个守在电脑键盘前写作的评论员,能解决多少问题?能给出什么方案?一篇评论把观点说清楚,提供一个新颖的角度,足矣。评论员长于逻辑解析,批评就是评论的基因,就是这种文体对这个社会贡献的正能量,不要苛求“你说这个不行,那你给个行的”之类的建设性。硬要显示建设性,反而让人笑话,我就听一位官员说过,很多评论完全是书生之见,不懂实践逻辑,所提方案毫无可行性,他说:“千万别把干事的人当傻子。”

一篇评论把观点说清楚,提供一个新颖的角度,足矣。我前段时间给一个大学生评论大赛当评委,感觉很多评论有一个通病,就是在结尾硬装建设性。本来评论写得挺好,用事实和逻辑去推理和论证,写到最后快结尾的时候,那种腔调就来了。硬装建设性,往往是评论的败笔,形成“尬尾”。比如一篇评论写的是一些高校用校园卡限外,作者的观点是“解决高校限外问题不能仅凭一张校园卡”。这个观点其实是一个伪问题,因为没有谁会觉得“仅凭一张校园卡”就可以解决“限外问题”,校园卡只是管理的一种手段,大学有很多管理手段。当然,先不说观点,说说结尾,作者在前面其实写得挺好,用正例和反例进行了论证,但结尾是这么写的:“大学校园开放问题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大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学和科研场所,首要职责是服务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创新环境,其次才是承担服务公众的附属职能。校园管理者要在两者间找到平衡,不可本末倒置也不可因噎废食。在大学校园社会化、公共空间化的时代,校园管理事实上有助于公共利益最大化和个人安全的有效保障。另外,大学校园管理也在倒逼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社会管理者要合理规划城市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公众提供更方便、更优质的公共空间。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公民的教育与素质培养,以形成合力。”这个结尾很硬,“管理者智慧”“创新环境”“找到平衡”“基础设施建设”“公民教育与素质培养”,都是大词和套话,让人感觉结尾“没话找话”体现一下建设性。从校园管理,一下子跳到了社会管理,并且跳到了“加强对公民的教育与素质培养”,太空泛了。这类套话似乎用于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垃圾分类,公民教育;解决随地乱扔垃圾,公民教育;解决水污染,素质培养。把问题之解推向一个空泛的方案,等于没说,也暴露了思想上的偷懒。为什么非要给个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呢?把问题提出来,从某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就完成了一篇评论的任务。我是这么点评这篇评论的:“最后想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可能是这类评论的通病。不是说评论不要解决问题,而是当面对一个很大的问题,或一个复杂问题时,苛求评论提‘解决方案’,是不可能做到的。评论的功能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提供一种思考的角度。硬要‘方案’,只能是空话套话。特别是大学生评论,脚踏实地地提供一种思考,不必纠缠于‘解决’。”还有另外一篇谈伪科学的评论,结尾是这样的:“‘酸碱体质论’骗局已被揭露,但抵制伪科学的路还很长。罗伯特的案例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感受到伪科学的巨大危害,但也让我们看见,被包装得再精致的谎言也只能是谎言,伪科学在严谨的科学和理性的受众面前终将无处遁形。”我这样点评:“文章前半段很好,后半段太想找到一种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一篇小文想找到这种方案,基本不可能,硬写解决方法,只能流于空洞。”评论硬装建设性,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凭空展望一番,我相信,我认为,我对什么充满期待,让我们拭目以待。(你凭什么相信呢?你凭什么传递这种乐观呢?)二,××是××的契机,诸如,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唤醒了整个社会的省思,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愿××事件警钟长鸣,成为推动××改革的一个新契机(悲剧就是悲剧,不要总想把悲剧说成“不幸中的万幸”,不幸就是不幸,不要给它戴一个光明的花环)。三,加大制度建设,立个什么法,强化监管,制度安排(这些都属于无效宣示)。为什么很多评论硬装建设性?可能跟小时受到的八股作文训练有关,对正能量有一种误解,好像光“提出问题”不行,还要“分析问题”,最好还能“解决问题”。一个守在电脑键盘前写作的评论员,能解决多少问题?能给出什么方案?一篇评论把观点说清楚,提供一个新颖的角度,足矣。评论员长于逻辑解析,批评就是评论的基因,就是这种文体对这个社会贡献的正能量,不要苛求“你说这个不行,那你给个行的”之类的建设性。硬要显示建设性,反而让人笑话,我就听一位官员说过,很多评论完全是书生之见,不懂实践逻辑,所提方案毫无可行性,他说:“千万别把干事的人当傻子。”

文章来源:《教学与管理》 网址: http://www.jxyglzzs.cn/qikandaodu/2020/0912/595.html



上一篇: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管理探析
下一篇:大班英语课堂管理艺术研究

教学与管理投稿 | 教学与管理编辑部| 教学与管理版面费 | 教学与管理论文发表 | 教学与管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学与管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